第四百五十三章 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《东方日报》_人在香江,打造超级财阀
笔趣阁 > 人在香江,打造超级财阀 > 第四百五十三章 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《东方日报》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四百五十三章 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《东方日报》

  “陈总,晚点喊人帮我把这张照片拿下来去处理掉。”苏城指着照片对陈知白说道。

  如今,公司已经姓苏了,再留着马氏兄弟的照片在这里,看着都闹心。

  “好的老板,我会处理掉。”陈知白直接应了下来。

  虽然马氏兄弟是陈知白的前老板,但如今公司已经改朝换代了,自然不宜再如以前那样了。

  陈知白是个年龄在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,根据武哥提供的资料,他在1970年开始入职《东方日报》之后,不久《东方日报》便长期占据着香江报纸销量第一的位置。

  武哥提供的资料,是非常详细的,因此陈知白的能力,苏城非常了解,也非常认可。

  能一手将《东方日报》从一份销量不佳的报纸经营成为“香江第一报”,这样的能力,谁能不认可?

  “你对于我收购《东方日报》这件事情,有什么看法?”苏城翘着二郎腿,笑着问道。

  “老板,我觉得你收购《东方日报》,对《东方日报》来讲,倒是个发展的好机会!”陈知白笑着说道。

  “噢?为什么这么说?”苏城惊讶地问道。

  “在老板你收购《东方日报》之前,咱们的报纸虽然依然还是处于香江一线报刊的位置,甚至在新闻类也还能保持着第一,但是自从老板你的《侠义文学报》崛起之后,我们《东方日报》就失去了香江第一报的称号,在销量上,已经落后于《侠义文学报》,在新闻类这块,《侠义新闻报》也开始崛起,如果没有更好策略的情况下,说不定哪天我们《东方日报》的新闻第一报也被《侠义新闻报》抢去。

  我从1970年入职《东方日报》,到今年,已经是第10个年头了,在我入职《东方日报》的时候,它还只是一家销路不佳的报纸,整个报社工作人员才10余人,出纸对开1张,登刊内容极其少,我研究过香江的报业情况,知道想改变《东方日报》的处境,也不难,因此我聘请名家写狗经,销路上升,报纸增至1张半,1年半后销逾8万份,1972年秋,净化副刊内容后,突破11万份,翌年销路继续扩大,日销超过30万份,成为“销量第一”的香江报。

  《东方日报》创刊时间短,战绩的确非常辉煌,但是这些年来,早已经遇到了瓶颈,虽然一直能够保持第一的位置,但是销量却基本只稳定在一个范围内,终归原因还是受香江人口的限制,这些年,我一直以为,《东方日报》可能就这样了,无法再前进一步,直到我看到《侠义文学报》的销量一次又一次地创新高,我才发现,其实《东方日报》之所以无法突破瓶颈,还是因为内容的问题。

  自从侠义传媒公司发展起来之后,我特意研究过侠义传媒公司能够发展起来的原因,我发现,这一切都是因为老板你的出现,如果没有老板你,侠义传媒公司不过是一家常年亏损濒临倒闭的传媒企业罢了,你也知道,像《东方日报》这种报纸,肯定要养很多狗仔队,来查探各种情报消息,调查发现,基本上《侠义文学报》的内容,都是老板提供的,而另一份报纸《侠义新闻报》之所以也能够崛起,除了投入资金不小之外,更重要的原因就是老板你的一些独家消息都通过《侠义新闻报》来独家报道。

  老板你也知道,你在香江可是一个非常引人瞩目的人,《侠义新闻报》时常能拿下你的独家消息,以及和记黄埔集团、苏氏集团等旗下企业的独家消息,还抱着你这位世界首富的大腿,报纸销量不高才怪呢!

  如今,《东方日报》已经属于老板你的私人企业了,那么《侠义新闻报》和《侠义文学报》应有的资源,《东方日报》也该有吧?这点老板你可得要公平才行,所以我说这正是《东方日报》的一次发展好机会!”

  陈知白一口气说了很多,直接来了个长篇大论。

  “当然,我对下面的公司一向秉着公平的态度去发展,这点你放心,不过陈总,我觉得你不应该只把目光放在香江,香江毕竟只是一个弹丸之地,世界这么大,在香江的外面,还有更广阔的市场。”苏城想了想,说道。

  “老板,你说的这点,我当然明白,这些年我也向马先生提过这些发展方略,但是马先生觉得,《东方日报》能够在香江维持着统治的地位,就已经不错了,对其它市场并没有多大的兴趣,不过在我的力争下,如今《东方日报》已经在菲国、大马、新嘉坡和印尼等地成立了分公司,如果老板你赞成的话,我未来想要将《东方日报》继续开拓海外市场,我希望,有华人的地方,就有《东方日报》!”陈知白直接说出了自己的野心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bq555.cc。笔趣阁手机版:https://m.bq555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